社会服务

建设教师工作室,引领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日期:2016-12-20    浏览次数:     来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原为机械制造专业)创建于1983年,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任务,专业群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获省科技厅优秀创新团队,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也涌现了一批业务过硬、敢于创新的专业教师。

为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我院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建设教师工作室,将工作室建设打造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加速器、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的孵化器和产教融合的纽带。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建设吴立波教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机械创新实训室、机械创新展室、专业技能走廊、教师工作间、液压与气动技术创新型实验实训中心、高端装备DIY模型六部分组成。主要承担学生创新实践、工匠精神育人、实训室创新建设、专业及课程改革、成果孵化及推广等任务。

机械创新实训室:学生创新的平台,学生课外创新实践的重要场所,每年针对科技创新大赛及技能比赛,开展创新活动。

机械创新展室:将学生历年的创新成果陈列,是学院创新教育的第二课堂。

专业技能走廊:结合机械创新展室,将师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成果提炼,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走廊,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成为职业精神的重要课堂。

教师工作间:进行科研活动、教学改革的场所。以“机电液”一体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发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并成果推广。

液压与气动技术创新型实验实训中心:结合《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建设,开发实验实训装备,师生携手共建。

产教融合高端装备DIY模型:实施中国制造2025,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研究,研制高端实训设备、实验模型等。在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条件中融入新要素,使专业成为技术技能重要资源聚集地。

多年来,该教师工作室在专业改革、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成果孵化等方面,硕果累累,在国家及省级比赛,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1.以赛促教,推动学生科技创新

以机械创新实训室为平台,搭建学生创新的舞台,结合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学生技能竞赛,如:挑战杯、发明杯、机械设计大赛等,采用教、赛结合的技能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通过竞赛项目快速提升学生应用技能,将竞赛融于教学全过程,做为教学案例,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

201642224日,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赛区大赛比赛中,学生科技作品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

201610151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科技作品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注重技能培养的过程提炼,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我院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动力,是引导师生立足本职,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不断发展的重要推手。为更好地形成工匠精神所需的良好教学氛围,教室工作室在师生创新实践活动中,注重成果的积累和技能培养过程的提炼。

201411月建立机械创新展室,20169月谋划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走廊,开辟工匠教育第二课堂,将创新教育与工匠精神养成融于教学活动中。 

为培养一批技能突出、工作严谨的“工匠”,201510月,机电系成立了创新班,学员都是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通过虚拟建班、动态调整、小班培养等方式,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在学院形成良好的工匠培育氛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优秀的学生领跑,实现全体学生的优秀”。2016全年,创新班1/3的学员参与到省及国家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3.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教室工作室承担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及课程改革任务,近些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变化教学形式,增加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到企业教学的转变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变学生“完任务” 的传统模式,探索推行“走入实践,手脑并用”的新模式,让学生接触实际,找出差距,明确学习方向。力求通过实际生产环境,让学生手脑都动起来,培养实践兴趣,挖掘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实训,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在学校的教室完成。通过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全部走进机床厂,成为一名“一线技术员”。针对现场生产加工的工件,学生们分组分析讨论工件的图纸,编写工件的工艺,设计工件的专用夹具。盯生产,跟工艺,通过各个工艺环节,使得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把课堂还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的核心在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让教师成为学生项目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充分发挥课堂内外时间,让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的学习来吸收。

《机械制图》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是机械行业的“语言”,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为更多的发挥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该门课程在课堂教学及集中实践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习的任务及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查询资料、讨论等来完成,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互动教学,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了课堂内外时间,易于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模式中走出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机电液综合实训,课程融合教学改革

课程融合教学一直以来是专业探索的一种新教学形式,机电液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是课程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最终考核,意在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把所学的各课程知识融于实践中,使知识系统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在项目的展开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创新、协作、努力”的职业素养。 

4. 用教学实践充实教学硬件,机电系师生共建液压实训室

为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吴立波工作室承担了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建设,整个建设过程,采用“教师出方案去指导,学生边学边制作”,师生携手共建的思路。通过广泛的调研及研讨,带领学生利用课内实践教学及课外时间,绘图纸,跑市场,购材料,制作安装及反复调试,老师指导学生,学生 “做中学、学中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常用的液压元件,控制方式,学会了如何调试液压系统,同时也掌握了机电液综合运用的技能,此外,制作的实训台也改善了硬件教学条件。   

2013年建设至今,已完成产品展示台、液压回路搭接台、带PLC控制气动实训台、双控气动机械手实验台、动力滑台实验台等,2016年又开发推、挖、吊三种实验台,建设了液气压产品体验中心。下一步将继续研制工作站等实验实训设备。

实训室通过四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这种“用教学实践充实教学硬件”的实训室建设模式,在我院乃至其它高校都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5. 提升教学案例的科技水平,用科技创新驱动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教室工作室为平台,以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作为核心,加强专业合作,进行多学科、多课程的合作,校企合作开发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案例的科技水平,使科技创新成为教学新要素,推动教学走出去,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和交流。

201610-12月,专业进行了以“产教融合—走进永年紧固件产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训,项目均来自永年紧固件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尝试将产业问题引入教学,用科技创新驱动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121日,永年标准件管委会、邯郸市卫林紧固件有限公司、邯郸市强大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河北辰龙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负责人前来调研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根据实训效果和企业需求,有的初步达成了成果转化的意向,各企业对这次机电液综合实训的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6. 对接中国制造2025,开发高端装备制造模型

加强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实施中国制造2025,调整专业,开展高端装备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研究。以教师工作室为平台,研制高端实训设备、实验模型等,在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条件中融入新要素,使专业成为技术技能重要资源聚集地。

将教室工作室打造成为教室团队的重要培养地,20165-7月,在教室工作室中,组建机械结构、机械传动、电气与传导、单片机控制四个小组,开发高端装备制造模型——智能立体仓储系统教学模型,及物流系统导轨输送器教学模型。进行跨专业合作,提升教学装备水平,对接中国制造2025

 

关闭

友情链接

信息服务

专题网站

访问量:

地址: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渚河路141号 邮编:056001
Copyright © 2006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09045227号-1  冀ICP备09045227号-2